首页 > 金堂快讯 / 正文

金堂贺氏家族成立贺麟基金会

2017-03-20 11:32:28 金堂网

  “爱国家、孝父母、端志趣、重教育、勤耕种、崇忠信、尚侠义、敬贤良、司礼仪、倡简朴……”迄今200多年,传承了十四代的金堂县五凤镇贺氏家族家训,每隔三十年续修家谱,家规家训置于家谱谱首,代代传承。从未更改的是一直悬挂于中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翻译家贺麟故居纪念馆内“锄经”的木匾,锄是锄头,经是经书,“耕读”的意思。贺氏家族用捐资助学的形式来传承家风。

  每隔三十年续修家谱

  “耕读”家风从未更改

  金堂县五凤镇贺麟故居纪念馆内,陈列有一块烫金木匾:“锄经”。“锄经”,典出西汉倪宽“带经而锄”,取其“耕读”之意。这块悬挂了两百多年的木匾,彰显着贺氏家族“耕读传家”之家风,用于教化后人。

  据悉,贺氏家族一般三十年左右续修一次家谱,家规家训置于家谱首位,代代传承。如今,贺氏祠堂高挂着的《贺氏家训》,已进行了不少与时俱进的删减修改,但“耕读”的精髓却从未更改。关于“耕”,家训规定“勤耕作。脑力劳动,体力操作,耕种粮田,栽培果木,改进手工业,改良养殖,发家致富”。关于“读”,家训规定“重教育。子女教育,必自幼小。我族重视,家族兴旺。他族仿效,族族如斯,则家兴国盛矣。”“耕读”传统不变,且代代有发展。清末民初,贺氏家族开办了染坊、烧坊等,还开设了销售自己作坊产品的商铺,“耕”由单纯的农业耕作变成了农工商的结合。从贺麟那一代开始,读书的目的也由修身养德,提升为“学术强国”了。

  刻苦读书 严谨治学

  已成为习惯

  走进贺麟故居,除了有保存完好的“锄经”木匾,还有贺麟侄子书写的“诗书传家”匾高悬堂屋大门。贺氏家族刻苦读书、严谨治学,已在后代中形成习惯。

  贺杰介绍,贺麟经常鼓励家族子孙要勤于学习。当亲朋好友向贺麟借钱,只要提娃娃读书没有钱,贺麟便立即慷慨解囊。他印象中最深的是,一次贺麟向家里汇款,在汇款单留言栏上,贺麟留下了百余字寄语,要求家人对子女严格教育,使之“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

  贺麟的学生、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谢地坤回忆道,当时全部存款仅三万元的贺麟,在回乡探亲时,捐给淮口中学2万元、五凤小学5000元、五凤黄狮村小学2000元,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学习。同时,贺麟还勉励青年学子,“无论贫富,只要心向学习,心向进步,就能学有所成”。后来,贺麟亲属牵头成立了贺麟基金会,继续家族助学传统。

Tags: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