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堂快讯 / 正文

金堂云顶山石城布局巧妙 面朝沱江背靠悬崖

2017-08-03 17:31:37 金堂网

1501709260307.jpg

  说起成都东北方向50公里外的云顶石城,很多人单纯把它当做了一个景区,诚然,云顶石城高耸云空,山林叠嶂,郁郁葱葱,山下沱江碧波涟猗,鱼跃鸢飞;其实,这座古石城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难得保存下来的宋蒙血战遗址。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巴蜀之地抗击蒙古军队的战争长达60余年,其间,云顶山的8000多名孤军,在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将军的带领下,凭险坚守在沱江之畔的山顶城堡上,阻击蒙军15年,最终石城陷落,宋军死伤殆尽,蒙军也伤亡近2万人,其战事惨烈程度让史家惊叹不已。

  四川金堂县境内的云顶石城,曾与蓬安运山城(今南充市蓬安县)、苍溪大获城(今广元市苍溪县)、通江得汉城(今巴中市通江县)、奉节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合川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南充青居城(今南充市高坪区)、剑阁苦竹城(今广元市剑阁县)称为“四川八柱”或“蜀中八柱”。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天然屏障顽强抵抗蒙古军的进攻,使蒙古军大吃苦头。

1501709306233.jpg

  1 布局巧妙

  悬崖石城易守难攻

  云顶石城,位于金堂县淮口镇北的云顶山上。云顶山主峰海拔986米,相对高度513米,坐拥扼成都东北之门户,雄踞沱江之傍,它是川东北水路进入川西平原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记载:蒙古铁骑的攻蜀之战,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对利州(今四川广元)的攻掠战,以合川钓鱼城1279年自请归降为落幕,这场在四川进行的战争前后持续了52年。其间,在金堂云顶石城受到的抵抗更是触目惊心,长达15年之久。

  1243年,蒙军特骑兵分几路,浩浩荡荡出兵川渝。大战前,他们十分清楚,必须逐个拿下“蜀中八柱”,其中云顶石城和合江县的钓鱼城更被视为重中之重,否则吞并巴蜀、一统天下就是纸上谈兵。虽然此前,他们已绕道攻陷了成都府。

  从1251年前后开始,入川蒙军先后上百次对金堂云顶石城进行攻袭,打了15年都没拿下它。直到1266年,这座石城才因辎重、后勤和出了奸细等原因被惨烈攻陷。

  蒙古铁骑最初犯宋,使用的是极端的战争政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杀人掠财为要务,不以占城据地为目标,打完即挥师北返;二是杀戮无度,设定的前提是其军队若遇任何抵抗,破城后即屠城,不分妇孺老幼。例如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铁骑以突袭方式攻陷成都后,即纵兵屠杀,致使成都几成空城。次年,南宋朝廷派员善后,清点出的尸骸竟达140万具。这些史料,均出自《潼川府志·九贤祠记》和《袁桷:清容居士集·史母程氏传》等。

  蒙古军的残暴血腥,激发了南宋军队从将军到士兵的同仇敌忾,几乎谁都没想到投降。于是,云顶石城的守军也誓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那么,云顶石城究竟靠什么一次次有效阻击了敌军的进攻?这个古代军事城堡,究竟有着怎样巧妙的布局呢?

  简单说,就是采取“依山筑城,恃险拒守”的策略,构建规模庞大的“如臂使指,气势联络”的山城防御体系起到了巨大作用。

  《元史》载,南宋淳祜三年(1243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隐土冉琎、冉璞兄弟“积粟以守之,胜于十万师远矣”的建议,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发动百姓,在蒙古军南下可能经过的地方包括金堂一带,选择天然石壁兴建了石城防御城堡。

 1/5    1 2 3 下一页 尾页

Tags: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