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堂快讯 / 正文

金堂百岁老人朱天富个人资料照片

2017-10-28 10:19:47 金堂网

  朱天富,101岁,1916年2月25日生于平桥乡三岔河村,现与大女儿、女婿一起居住在白果镇龙王村3组,老人目前耳聪目明,还能下地干活。

  长工、队长——田间能手的两重天

  从1934年起,刚成年的朱天富便随哥哥一起离开家乡,流落到白果镇龙王村给当地一家地主家做长工,这一做就是20多年,直至1949年才落户并定居龙王村。其间因为大哥先结婚生子,儿女多,所以他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帮衬大哥养家,大哥的几个子孙到现在都对他很好,经常空闲时来龙王村看望和问候他。落户龙王村后,朱天富有了自己的土地,因为他是这一带出了名的种庄稼能手,龙王村当地一户贫穷人家18岁的女子蒋桂芳(1936年生)经媒人和乡亲撮合与他成了家,二人共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朱秀英1956年生,二女儿朱秀云1962年生。

  “耕田整土、抛粮下种、戕滚犁耙、中耕施肥、开沟放水、打药治虫、栽秧割谷、去壳筛米。”当了20多年长工的老人干这些农活从来都一把好手,他种的农作物在当地都是高产。因此,从60年代起,朱天富老人被乡邻推选当了20多年队(组)长,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后才离开岗位。在原早,队长是个无待遇的职务,要带头做活,早晨起来就要跑前头,分工作、担粪水、做重活、记工分。那时,为了队里的土地收成,老人带村民去五凤的毛家山买春耕农具,他一个人可以挑170斤担子走几十里山路。这段时期,老人种庄稼能手的威望也得到提升,连市里来的视察组都夸他的秧子栽得好,稀密有度、横竖笔直。即使是现在,老人看到年轻人做的庄稼,还是忍不住要点评几句好与孬。

  开朗、仁义——百岁老人的健康生活

  老人目前与大女儿、女婿住在一起,采访那天,我与村干部张志耀刚到朱家门口,老人便认出了张支书,连忙招呼支书和我到屋里坐。

  老人听力、视力都好,记忆力也还可以,不糊涂。常常回忆他年轻时的事。老人一生喜欢劳动,目前还能在田里做一些体力不大的农活,比如锄草、撒种之类,家里人也不反对,因为老人劳动后饮食更好,身体也更健康,镇上每次下来给他做体检他都没啥问题。前年腊月间他一个人去扯草,结果掉水里泡了一下午,家人找到后接他回家,他跟没事发生一样,连感冒也没沾上。除了做农活,他没事就在距家里不远的地方到处走走耍耍,有时在乡间的幺店子看别人打牌,高兴了还会情不自禁地指点指点。七八十岁时突然喜欢钓鱼,在农活空闲时就到处钓鱼,那几年,方圆十里的河沟、水塘都被他跑了个遍。别看如今老人已经101岁了,在乡间的田埂小路上,老人一样走得稳稳当当。组长杨显兆告诉我们,他上百岁了还能挑几十斤走很远,去年这个时候,老人还能担些柴火,没事就下地去捡其他农户不要的玉米杆、胡豆杆、小树枝,收集起来挽成柴捆挑回家。

  老人性格开朗、热情、仁义,从不与乡邻“拌嘴”,邻居回忆说,他这一生中都有说有笑,家里来个客就不停地招呼,平时对队里的小娃娃都舍不得把话说重了,更别说骂人了。他当队长时安排工作、讲政策都是在笑话声中完成的,据同组的80岁老人黄长云摆龙门阵说:“他经常用农村中通俗易懂的俚语俗话宣讲政策,每次说出来都会让大家听得哈哈连天,容易让村民接受,干活时也特别喜欢跟大家开玩笑,与他一起干活,大家天天都开心得很。”朱天富老人还爱唱山歌,歌词也全是当地群众间口口相传的民谣、家风之类的内容。

  老人的生活习惯很随意但也很节制。他烟酒均沾,每天晚上必须喝上一两酒,但他很有分寸,仅此一杯,从不多喝。烟只抽自己卷的那种“劲仗”很大的叶子烟,一天能吧哒吧哒十几支。饮食上也不挑食,一般早上稀饭泡菜,中午干饭,晚上面条,家人做啥他吃啥。由于家境一直不太好,老人不太爱吃肉,但却养成了爱吃蔬菜的习惯。

Tags: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