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堂快讯 / 正文

东进催生金堂国家级开发区,“金三角”巨大能量一触即发

2018-09-04 08:13:41 觅窝财经

自去年,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尤其是被放在首位的“东进”战略,受到了最多关注,它既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彰显了成都要横跨龙泉山“再造新成都”的决心。

在“东进”战略实施一年后,人们惊讶的发现,“东进”正在以大格局、大发展的态势有条不紊的铺开。各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开工落地、轨道交通开展全域大会战、未来发展蓝图轮廓清晰......

更为喜人的是:一个全新的“金三角”经济发展区正在加速呈现。

“金三角”首现,夯实成都成为世界级城市根基

“金三角”是什么?

简单概括,“金三角”指的就是金堂、龙泉和简阳,以及这三座城市所辐射的区域。涵盖龙泉山以东的四座产业新城:淮州新城、简阳新城、空港新城、简州新城。

这些区域,既是东进的主战场,也是东成都发展最强的后劲。它们共同组成了东进“一带四轴,一极五片”的空间结构。

“金三角”承接人口外溢、产业转移

“金三角”为什么会出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成都东进的原因。

众所周知,目前成都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604万人,管理人口超过2030万人,一圈层核心区人口密度甚至达到1.4万人。(备注①)

这2030万人口为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包括:交通拥堵、资源紧张、产业竞争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等。

可以说,东进之前的成都,正在逐渐“圈层固化”,传统第一圈层国土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不断变大,但是到了第三圈层则处于人口净流出阶段。

成都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早已确立“五中心一枢纽”的定位,这也使得成都必须加快发展,加速人才流入。

自去年实行人才新政以来,已有22.2万人选择落户成都(备注②),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一圈层区域,这既让一圈层人口承压,也让其他圈层出现人才断层。

所以,为了让中心城区有序发展,让边缘地带能享受发展红利,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成了当务之急。正因如此,成都必须东进,选择龙泉山以东的“金三角”区域加快承接人口转移和产业转型。

    “金三角”跨越成都平原地理概念

目前,包括淮州新城和空港新城在内的4大产业新城,都逐步制定了四级规划体系(2016-2035)。

其中,淮州新城至2035年,人口规模70万,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备注③)

空港新城,人口规模120万人,用地120平方公里;(备注④)

简阳城区,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65平方公里;(备注⑤)

简阳新城,人口规模60万人,用地60平方公里。(备注⑤)

如果东进新城一旦形成气候,则意味着三百万以上人口,数万亿产业的东成都在龙泉山以东形成一个城市聚集区,使成都跨过成都平原地理概念,与川中城市形成同域概念。

  正如网友@地铁四号线所言:更重要的是东成都一旦建成,成都具备世界级城市的基础将更加夯实。(备注⑥)

  一是面积规模,将达到超级城市的标准,西成都+东成都的城市地理空间拓展到4000平方公里,建成区规模会达到1500平方公里以上。

  二是人口规模,东西成都预计将吸纳2500万以上人口,轻松进入世界前十。

  三是产业规模,东成都预计再早一个产业成都,使成都的产业规模可望达到今天上海的水平,因此产业实力大大增强。

  “金三角”发展,金堂主动承担东进使命

  作为“金三角”的桥头堡,金堂也随着“东进“的深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成都经济发展第二主战场

  首先是政策利好,一直以来,金堂给人的固有印象都是:面积大、人口多、农业大县。“东进”战略提出前,金堂在成都是一个一般的三圈层区县,“东进”战略下,金堂一跃成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成为非常重要的区域,这也是历史上成都市委首次给予金堂明确的战略定位。

  金堂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其次是周边利好,由于金堂紧邻成都中心城区青白江,可以享受随着自贸区、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等城市配套利好。此外,金堂作为川东北的门户,起着连接成德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未来发展不容小觑。

  8月25日,金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构建“淮州为核,三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这也是成都第四个申请国家级开发区的区域,一旦成功,金堂的产业发展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目前,金堂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所以需要更多优质产品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

Tags:

标签列表